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李加林

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丝绸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织锦研究,先后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会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丝绸,作为享誉全世界的瑰宝,一直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金色名片丝绸 。织锦,作为丝绸面料中结构最复杂、花色最丰富、工艺最精湛的一种,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艺术之林熠熠生彩。“过去,中国丝绸领先世界两千年,希望如今的中国丝绸可以再次引领世界时尚。而讲好中国的丝绸故事则尤为重要。”

身着最新丝织技术织造的服装,李加林变身为行走的织锦名片丝绸 。作为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李加林深耕织锦行业四十余载,在传统织锦技术之上,守正创新,他发明的“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不仅让中国织锦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式发展,更让古老的织锦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世界丝绸艺术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用有限丝线

织出无限色彩

从中国先民养蚕缫丝的技术,到中国四大名锦,以及繁花似锦、锦上添花这些家喻户晓的成语,不难看出,“锦”已经超出具体的“物”的范畴,被赋予了更加美好的寓意与精神象征丝绸 。当古时的织锦技艺在时光的长河中流传至今,如何让更多的人爱上织锦技艺呢? 正如李加林所说:“织锦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任何优秀的传统工艺都需要进行时代性创新,我们在织锦作品中加入现代、时尚的元素,可以使传统织锦更符合当下审美。”

采访当天,在一处极具中式风格的拍摄场景中,李加林身着织锦服饰,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出别样韵味,吸引着行人纷纷驻足欣赏丝绸 。不论何时,具有东方魅力的传统织锦总是光彩斐然,引人瞩目。我们可以见到如此色彩丰富的织物,离不开李加林对织锦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研究。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李加林对织锦的研究早在浙江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就开启了,他全身心投入到织物的世界中,通读 6 万多种织物资料,而后回到母校任教丝绸

在从事教职工作的同时,他依旧不断探究传统织锦工艺,随后发现,“在传统的织锦工艺中,图像大多以色块形式展现,不仅色彩变化少,织纹色彩表现单一,而且在传统丝织的教科书中,作品颜色必须与染色丝线相对应的铁律更加限制了作品的发展丝绸 。”于是,李加林一直想要打破常规,用有限的丝线织出无限的色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丝绸 。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和不断试验,李加林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五色交织”的创新技术,在保证传统织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红、黄、蓝三色丝线和具有明度调节效果的黑、白两色丝线交织,大大增加了织造作品的色彩层次,极具艺术表现力。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现代工艺技术需要在传统技术之上,进行组织结构、编织工艺的创新,让五种色彩的丝线进行交织,丰富地表达出 4500 多种颜色的色彩,不仅仅通过混合的方式产生颜色,更考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可织造性、触感,形成在工艺层面极其复杂的结构丝绸 。” 这一震动了整个丝织行业的技术被命名为“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突破了国际上沿用近百年,由法国人创立的意匠设计方法,使我国丝绸设计技术实现了跨越发展。

“这项技术的产生让中国的古老丝织技术,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丝绸 。”李加林如是说。

传统织锦走向国际

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是中法两国建交 60 周年,东方美学在法国掀起了一股中式风潮丝绸

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一组国礼青花系列产品亮相巴黎“中国之家”,这组作品将非遗织锦工艺与传统青花纹样完美融合丝绸 。其中,国礼青花系列沙发便由李加林及其团队进行创作,其织锦的牢度与沙发的实用性需求相得益彰,而李加林研发的独家技术,让还原青花效果的色彩更丰富,层次更鲜明,艺术表现力极强。它的惊艳亮相,让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走向世界舞台。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巴黎奥运青花瓷沙发

“中国画有‘墨分五色’之说丝绸 。为了保证青花的精确度和细腻度,我们在青花中的润色部分设计了不同的组织结构。比如,用现代织锦工艺纹花退晕的结构来表现画面中山水人物丰富的渐变层次,虚实相映的织纹以及色彩。我和我的团队耗时 400 多个小时,对织锦的质地、手感、经纬密度、线型选用以及缩幅率等进行多次试样调整,最终共用了一百余万根优质桑蚕丝线、经过三亿余次经纬交织精心制作而成。”李加林在采访中说道。

如今,我们可以在国家的外事活动中见到诸多“国礼大师”李加林的作品丝绸 。同时,他的众多作品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国礼织锦长卷《百骏图》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国礼织锦图书《孙子兵法》

“与传统织锦相比,现代织锦的颜色丰富度是跨越式的增长;其次,在作品呈现的精细程度上也是更大的飞跃丝绸 。这两点直接决定了现代织锦的艺术表现力的提升。正因如此,现代织锦在应用场景上更加丰富了,织锦可以与更多的媒介相结合,既可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为日常注入生活美学,也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出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

李加林不仅让传统织锦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更让中国丝绸在世界舞台上不断绽放光彩丝绸

李加林:焕新丝织技艺 讲好丝绸故事:丝绸

Q-北京青年周刊

A-李加林

Q 你在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教授丝绸 ,如何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

A 我的经历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我是在企业工作之后才再回到学校任教,所以,我很主张“实践出真知”丝绸 。尤其对于丝绸技艺织造来说,更需要到实践当中去锤炼,深入社会,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进行研究探索。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要在实践中去磨练,我想这就是我将自身经验融入教学的方式之一吧。

Q 现代年轻人对织锦工艺的认知和兴趣如何丝绸

A 近些年,随着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热情越来越高,大家开始纷纷了解织锦工艺,甚至自己来体验实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丝绸 。今年春节,中国非遗春节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朋友前来中国参观,穿汉服更是一次别样的体验,“汉服热”又进一步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织锦工艺的推广。我觉得,现代年轻人对织锦工艺的热情是一直在不断提升的。

Q 在推广织锦工艺方面丝绸 ,你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A 我一直认为,对于织锦工艺的推广是很重要的,我也一直在努力尝试丝绸 。例如,我们设计一系列个性化织锦艺术礼品,如定制旗袍、织锦长卷等,去满足不同场景和人群的需求。此外,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参与电视节目等方式,向大众展示织锦工艺的魅力,去提升公众对织锦文化的认知。我相信,织锦工艺的魅力会让大家印象深刻。

Q 现代织锦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织锦的精髓丝绸

A 传统织锦作品的精美程度不必赘述,现代织锦需要在保留传统图案和色彩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开发“新中式”设计风格的产品丝绸 。例如,苏州宋锦企业通过创新设计,推出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服饰和装饰品。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传统织锦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开发更具国际视野的产品。现代织锦传承和发扬传统织锦的精髓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需要更多人进行参与,共同守护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

Q 你的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丝绸 ,在创作这些“国礼”作品时,有哪些特别的考虑和要求?

A 作为“国礼”,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展示,更是促进国际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丝绸 。通过“国礼”的形式,我们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创新,增强文化自信。所以,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质量,确保作品的高品质。例如,织锦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审核和修改,确保完美无瑕。并且,需要根据受礼对象的特点进行创作与设计。既要展现中国传统织锦技艺,还需要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

文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人物摄影 李英武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silkworkshop.com/post/183.html

友情链接: